<button id="b2zyw"></button>
    1. <dd id="b2zyw"><track id="b2zyw"></track></dd>
    2. <rp id="b2zyw"><acronym id="b2zyw"><input id="b2zyw"></input></acronym></rp>
      CN / EN
      菜單
      聽說,你的小鼠脫毛了?
      發布時間:2019-10-23 11:28:35 | 瀏覽量:2702

      image.png

      image.png


      那么,小鼠脫毛究竟是否會影響實驗數據的正確性呢,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和應對呢?



      造成小鼠脫毛的原因主要分為2大類:


      一、生理性因素:生活習性、機械性損傷、激素紊亂、環境因素、營養缺失、遺傳缺陷。

      二、病理性因素:寄生蟲感染、真菌性感染、細菌性感染以及腫瘤等其他疾病引起。


      生活習性

      籠養小鼠的習慣特點和群體內部反應常導致其毆斗、搖尾和嚼須,尤其是同籠雄性小鼠常以毆斗的形式稱霸于同籠其他雄性小鼠,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(嚴重可致死)。即便等級確立后也會通過咬毛或嚼須的方式進行維持。

      毆斗過程的咬傷多見于頭、頸、肩、后背、會陰和尾部。



      1616037560(1).jpg


      一般同籠小鼠中常有一只小鼠無皮膚損傷,可以斷定它是侵略者或統治者;但有時統治者也會順從地讓其他小鼠將其毛發咬掉,說明群體有不同的統治方式,因而不易剔除侵略者。


      通常,將統治者剔除后一般可結束毆斗,但有時也會出現另一只俯首稱臣的小鼠取代統治地位的現象,就會展開另一輪的斗爭......

      咬面毛、須毛常見于C57BL、C3H小鼠及其雜交F1代小鼠;

      頸毛、被毛僅見C57BL小鼠;



      有幾只小鼠,沒有大面積脫毛,只是毛發稀疏,這也是打架導致的嗎?

      這是小鼠慢性咬毛導致;慢性咬毛會產生較多的組織學異常,比如形成較少色素的桿狀毛、早期毛根不完全脫離、表皮增厚、黑色素沉積等。小鼠咬毛部位新生毛發稀少,甚至有些仍保持無毛。



      機械性損傷

      小鼠在采食、飲水過程中以及對外界好奇心的驅使下,肢體與食槽橫桿上摩擦;或小鼠皮膚發炎出現紅腫和瘙癢時,不斷抹擦橫桿;都會造成頭頸或四肢脫毛。



      激素紊亂


      重復懷孕、哺乳幼鼠(母愛泛濫)以及缺乏生理活動會引起機體激素紊亂,從而導致脫毛現象。

      外部環境出現重大改變或者有激烈的刺激(疼痛,噪聲等),小鼠出現持續的應激反應,腎上腺素分泌過量,小鼠就會出現脫毛。通過小鼠實驗證明,精神壓力會使毛發生長提前結束,壓力會導致休止期脫發。


      1616037965(1).jpg


      環境因素


      飼養環境濕度過低會引起小鼠皮膚干燥、產生皮屑進而導致毛發脫落等現象;夏天飼養溫度過高,都會引起成年鼠和幼鼠毛發稀疏的現象。

      若用浸泡季銨鹽類消毒液的鑷子或手套接觸小鼠,該部位會出現黃斑、脫毛、患有硬結、進而皮膚粗糙現象。


      營養缺失

      飼料營養物質或者微量元素達不到小鼠日常攝入的需要,就使小鼠出現消瘦,被毛干枯、脫落,免疫力下降,甚至會影響的小鼠的生殖繁育,引起食仔現象。


      遺傳缺陷

      Davis等科學家曾報道,在無菌條件下攜帶異常W基因的系列雌性純合子小鼠會發生全身或面部的脫毛,同時,該種小鼠在2月齡時無卵巢功能(無濾泡或卵子)。


      現在SPF級飼養設施和設備保障了小鼠免受外來病原菌的感染,因此實驗動物因外來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脫毛概率極低,如果你的小鼠有脫毛現象,不妨從以上幾點找找原因吧~

       
       
      上一篇:飼料中四種重要礦物質的作用
      下一篇:論如何做一名“火眼金睛”的小鼠接生婆
      久久无码国产精品
          <button id="b2zyw"></button>
        1. <dd id="b2zyw"><track id="b2zyw"></track></dd>
        2. <rp id="b2zyw"><acronym id="b2zyw"><input id="b2zyw"></input></acronym></r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