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火眼金睛,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拔一撮猴毛變一堆猴子,上能入天,下能入海的孫悟空?今天就借孫悟空的一雙慧眼,帶大家走進接生婆的時代。
一個新生命的出現確實會給本已幸福美滿的家庭錦上添花。人雖如此,鼠也亦然。
今天,斯貝福帶大家走進小鼠生育課堂,以不同的視角感受孕鼠臨產時的征兆。

哺乳動物在臨產期是胎仔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。研究顯示,小鼠18日齡的胎鼠體長為19.2-22.5mm,19日齡體長為23-27mm;而大鼠19日齡的胎鼠外部生殖器才開始分化。根據胚胎發育原理,大鼠在接近出生前的24小時內生長發育最旺盛。
觸診法
選擇腹部飽滿、外陰口潮紅的孕鼠,從后腹側用拇指和食指觸摸胎仔,當胎仔的頭部已經進入骨盆,為臨產期。觸及乳房,有膨滿感。恥骨明顯增寬。
觀察法
通過觀察日攝食量、活動量和外觀現象判斷臨產期。妊娠動物新陳代謝旺盛,日攝食量和體重增長顯著,活動減少,如突然食欲下降或拒食,呈現不安或拉毛做窩行為;且腹部異常膨大,腹肌松弛,抓取動物時腹部下墜,說明妊娠動物已到臨產期。有的孕鼠在臨產期會產生少量分泌物,乳頭突出,乳房膨脹,乳頭周圍偶見少毛。
推算法
根據孕鼠的懷孕周期,以交配日期推算臨產期,以見栓情況和雌性小鼠陰道精子存在情況推測確定交配日期。此法適用于有明顯交配標記和交配行為的動物。說明:大小鼠的懷孕周期略有不同。
綜合判斷
綜合運用以上三種方法,將其有機結合,對孕鼠的臨產時間進行判斷。
根據文獻顯示4種方法判斷臨產期的準確率分別為推算法20%,觸診法76%,觀察法70%,綜合法84%。
備注:上述數據的得出是以分娩時間與判斷時間相差在1小時內為標準。
溫度也是影響準確率的重要因素,溫度過低時會造成判斷上的失誤,導致分娩時間延長。
以上方法僅供參考,要想準確的判斷出鼠的分娩時間,需以穩定的環境條件為基礎,以方法為導向,找到實驗動物產前的規律性體征。